
时速80公里、极限冲刺90公里的水翼风筝板,究竟承载着怎样的极致体验?是海面上呼啸而过的速度与激情,是暗藏风险却愈发迷人的极限挑战,更是一场光影交织的视觉盛宴。昨天,当19岁的黄齐滨和24岁的李婉为上海代表团相继摘得水翼风筝板男、女项目桂冠,上海帆船帆板队在本届全运会的征程,以耀眼的方式圆满收官。
10月30日,上海队选手黄齐滨(右)与山东队选手张浩然在男子水翼风筝板级比赛中。最终,他们分获冠军、亚军。\n    当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帆船项目比赛在广东省汕尾市结束。\n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翼舞海天:一项“全能型”极限运动的硬核考验
水翼风筝板,这项融合风筝、帆板、冲浪、滑水与滑板精髓的运动,自诞生起便以高难度著称。运动员入水即需全程手脚协同,一刻不容懈怠:既要精准掌控风筝姿态,抵御风向变幻的干扰,又要平衡水翼板的起伏,应对涌浪带来的未知变数。即便是短暂补水,也需疾驰靠近教练船,一饮而尽后,再绕一圈返回教练艇,亲手把矿泉水瓶递还给教练,无法像帆船、桨板那般悠然漂泊。
 黄齐滨(后)在国际赛场——国际帆联图
黄齐滨(后)在国际赛场——国际帆联图
为了能压住水翼板,女子运动员要保持在70公斤左右的体重,男子运动员则维持在90公斤样子。
在变幻莫测的天象下竞速角逐,不仅是体能的比拼,更是智慧的较量。运动员需深谙天文地理,读懂气流与气象的密码,方能在风浪中寻得最优航线。据上海帆板队领队石国栋介绍,2021年,这项兼具观赏性与挑战性的运动,被国际奥委会正式列入2024年巴黎奥运会竞赛序列,开启了全新的发展篇章。上海队是国内首批发展该项目的队伍,已在国际赛场取得了一系列好成绩。
 李婉在国际比赛中——国际帆联图
李婉在国际比赛中——国际帆联图
风浪博弈:在未知中把握胜利密码
帅气的背后,是无数次与风浪的猛烈碰撞。海上的垃圾、迁徙的鱼群,都可能成为猝不及防的障碍,稍有不慎便会被巨大的冲击力掀翻,肋骨、四肢的挫伤已成常态。即便佩戴高强度头盔,也难逃眩晕昏厥的风险,往往需良久才能恢复意识。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中心水上运动中心副主任池强直言:“海中障碍物会让运动员陷入两难,想冲速度又心存顾虑,难以全力以赴。”

每场比赛都可能暗藏意外。黄齐滨曾回忆起在法国赛场的惊魂时刻,天气预报的风和日丽,转瞬变为四十节阵风的狂涛骇浪,近乎台风的风力让众多选手的风筝损毁,“那一刻,安全完赛远比冲刺终点更重要,平安回家才是真正的胜利。”
不同于帆船项目的视野局限,水翼风筝板赋予运动员360度无遮挡的视角,成为掌控赛场的独特优势。“我能清晰观察对手动向与风向变化,及时调整节奏与速度,掌握的信息越多,决策就越精准。”在黄齐滨眼中,看似桀骜的风与浪,皆是大自然的馈赠。不同海域的水温、盐度与密度,都在诉说着专属的海洋魅力,让每一次航行都充满未知的惊喜。

伤痕为证:用坚韧浇灌金牌梦想
今年6月的全运会资格赛,李婉不慎摔伤肋骨,被迫远离水面三周。10月9日的训练中,黄齐滨被水翼板划伤脚部,缝了足足9针后,仅在赛前勉强下水适应。
 黄齐滨
黄齐滨
伤痛未能阻挡前行的脚步,谈及决赛,黄齐滨坦言:“和山东选手张浩然的对决格外紧张,大家水平旗鼓相当,我以2比1险胜。”首次参加全运会的李婉,则有着一份超乎年龄的从容:“我没有很多的压力,因为之前的训练和比赛当中,我基本上都是赢多输少,所以抱着平静的心情去打比赛。即便遇到困难,能总结经验就是收获。”
10月22日,参赛选手在男子水翼风筝板级第一阶段比赛中。\n    当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帆船项目第一阶段第三比赛日比赛在广东省汕尾市举行。\n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池强对两位小将的心理素质赞不绝口:“黄齐滨15岁时便已是上届全运会冠军,去年参加了巴黎奥运会,目前世界排名第四。李婉在今年的帆船大满贯索菲亚公主杯帆船赛夺冠,目前世界排名第一。两人年纪轻轻已经收获了丰富的人生历练和收获,他们以百分百的投入备战全运会,未来可期。”此外,上海队还有两到三名运动员常年在国家集训队,实力不俗。
 李婉在今年的帆船大满贯索菲亚公主杯帆船赛夺冠——国际帆联图
李婉在今年的帆船大满贯索菲亚公主杯帆船赛夺冠——国际帆联图
2024年巴黎奥运会帆船项目男子风筝板比赛,中国选手黄齐滨。\n    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 摄
上海帆板队主教练周元国总结时说道:“这次的目标就是奔着金牌去的,虽然比赛过程中遇到天气以及一些不可控的因素配资排排网,但这都是比赛的一部分。重要的是保持心定,关注自身的技战术,做好临场应变。队员们都发挥出了最好的水平,他们都非常棒。”
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